導讀:2月下旬,由深圳市企業聯合會、深圳市企業家協會主辦《時代商家》雜志專程訪問了華美綠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美娥女士。訪談中,《時代商家》雜志社的吳社長這樣評價魏董:“在清水里泡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這就是魏美娥奮斗歷程的形象寫照。
她堅韌勤奮,內心溫熱,被員工視為親人;她熱愛工作,曾獲“廣東省十大優秀職業經理人”稱號,是“深圳市首屆新生代創業風云人物”;她癡迷園林,堪稱花仙子。她是深圳市華美綠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魏美娥。
如果有誰目睹過魏美娥走進深圳南山荷蘭花卉小鎮時那副興致勃勃的樣子,就會相信,她仿佛天生是花的姐妹,樹的密友。
見到郁郁蔥蔥的花草樹木,她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對于每一株花,對于每一棵樹,她都能講出原產地、花期、習性以及養護注意事項等等。看著她如數家珍的陶醉樣子,真不容易想到她是華美綠環境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倒會以為她是一直與花木打交道的資深專家。同時,你也完全想象不到,直到16歲,她才第一次走出廣東梅州大埔的群山。
那一年,她攥著村中三十多個好姐妹們一元兩元為她湊的72元路費,忐忑不安地一腳邁進城市,也從此踏上了艱難又輝煌的創業之旅。“在清水里泡三次,在堿水里煮三次”,這就是魏美娥奮斗歷程的形象寫照。
第一桶金,汗水鑄就
無論是在廣州還是在深圳,無論是在大酒店還是在制衣廠,年輕的魏美娥都沒有忘記初心:如何能徹底改變命運,何時能如愿孝敬父母?
在喧鬧的大都市里,魏美娥四下打量,燈紅酒綠與她無關,高樓豪車與她無關,看著自己的雙手,除了空氣,幾乎一無所有。那么,善良是不是財富?勤勞是不是財富?不畏艱難是不是財富?誠信守諾是不是財富?
魏美娥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是的,它們都是財富。
在衣食無著流落街頭的日子里,在被追討暫住證不得不女扮男裝的日子里,魏美娥也要定期給村中的姐妹寫信,而且不是一封兩封,一寫就是三十多封。她知道,每個給她湊了路費的姐妹,都渴望從她的信中了解山外的世界。因此,生活再苦,工作再累,她也不允許自己退縮偷懶,因為她知道,那些依然困守山中的姐妹,都在盼著她能為她們趟出一條人生的新路!
進城后的第三份工作,入職深圳名人俱樂部,讓魏美娥找到了感覺。她每天最早來,最晚走,在她的心中,工作根本不分份內份外,衛生清掃、檢查門窗,往往是這些細小的事情,最能成就人。也就是說,好習慣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魏美娥性格爽朗平易,很容易贏得別人的信賴和歡迎,很快就成為俱樂部里的業績冠軍,不久又升職擔任部門經理。
如果說走出大山是魏美娥人生的轉折點,那么名人俱樂部就是魏美娥事業的轉折點,因為,在這里她找到了創業的方向。
那時俱樂部周邊有很多經營花卉的苗圃,天長日久,苗圃老板們大多非常欣賞魏美娥的工作熱情和能力。通過跟這些老板的溝通交流,魏美娥意識到花卉市場有廣闊的空間,而且自己出身鄉村,種花種草幾乎算是本業。于是,她大膽做出決定:自主創業!那一年,是1994年,魏美娥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談及創業初衷,魏美娥至今深有感觸:“走出大山是為了孝順父母,創業則是為了讓孩子們有更好的未來。”
由于缺乏啟動資金,魏美娥只能租下一塊別人都不要的土地:地勢過高,白天缺水。但是,從來不怕吃苦的魏美娥說:白天沒有水,我半夜起來澆水行不行?
魏美娥一個人,背著孩子,照顧六千盆花。每一株,都要過手無數遍。松土、施肥、澆水、扶枝,每項工作依序做一圈,就是兩萬四千個動作。一年下來,她日夜無休。最忙的時候,有一次兒子不小心掉進了枯井。所幸上天保佑,兒子毫發無傷,好像一個奇跡。
天道酬勤,經過精心照料,魏美娥的花如期開放,“我種的花沒有一盆不漂亮!”魏美娥驕傲地說。良好的品質很快吸引了顧客,一名港商慕名前來,并以每盆20港幣的價格包下了所有的花,并承諾90%出口。一年下來,魏美娥穩穩賺了10萬元。
10萬元,對當時的魏美娥而言,不啻天文數字。但在她眼中,這10萬元,已經不是錢,而是一個自我發現、自我確證的結晶:原來,我也可以做成這么大的事!
魏美娥的生命,正由此開始,迸發出耀眼的光華。
借雞生蛋,誠信為本
同多數企業家一樣,魏美娥的辦公室里也掛滿了書法作品。不同的是,這些作品都出自魏美娥父親之手。魏美娥介紹說,父親是故鄉遠近聞名的書法大家,每到春節,村里的人都會來向他求字,他從不拒絕,有時甚至顧不上吃團圓飯。在他心里,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這種誠信也深深地影響了魏美娥。華美綠公司圖冊的第一頁上,一個印有誠信的古鼎格外引人注目。“誠信是做人之本,也是立業之基。”魏美娥說。
嘗到種花甜頭的魏美娥并未裹足不前,她記得母親的一句話——養豬的不如賣豬的。樸實的一句話,道出了足夠的生存智慧。1995年,魏美娥在花卉市場租下一個最便宜的三角鋪位,命名為“華記花園”,正式轉變模式,將種花改為賣花,將以往的養植變為貿易。
然而一開業,魏美娥就面臨了一個大難題:沒花可賣。自己在苗圃里種的花早就賣光了,拿什么賣給顧客呢?聰明的魏美娥很快找到了辦法,借雞生蛋——以市場價收購周邊商鋪的花卉,重新包裝后再高價賣出。
“這其實賣的是創意,我把叢花分種在幾個小盆內,并附上不同的主題,顧客自然愿意買。”魏美娥解釋說,“我還會毫不隱瞞地告訴每個客戶我的花比其他地方貴,我不怕賣不出,因為我的花質量最好。”此時的魏美娥,已經無比自信。
除了創意和誠信,魏美娥的熱情也讓她留住了一大批回頭客。魏美娥會微笑著給每個來華記花園的人送上一瓶礦泉水,“買花的人送給我錢,不買花的人則會送給我人氣。”魏美娥的珍惜與感恩,就是如此徹底。不僅如此,魏美娥又接連推出了買花送肥等優惠。很快,銷售額大增,單從同行進貨已經不能滿足銷售,于是,她開始從廣州芳村拿貨,并不斷拓展銷售渠道,進一步打開了市場。
在魏美娥的努力下,華記花園取得迅猛發展。1999年,魏美娥正式注冊“華美綠園藝公司”,一個大型的園藝綠化工程施工的綜合性園藝綠化公司由此誕生。
技術為本,勇于創新
在魏美娥的帶領下,華美綠只用了短短六年的時間就完成了質的飛躍:截止2005年,華美綠注資由50萬元增加到500萬元,坐擁1000平方米門市、4000平方米苗木場和1000畝小石船木基地。
但此時,魏美娥卻并未在勝利面前沾沾自喜,她意識到傳統花卉局限于室內,市場有限且已飽和,公司要想發展必須另尋出路。魏美娥瞄準了室外綠化工程。但是,轉型伴隨著陣痛,華美綠在室外綠化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風順,2005~2007年,華美綠的業績持續下滑。
為了增強市場競爭力,扭虧為盈,魏美娥重新布局,并加大投入充實公司硬件,在短短幾年內將公司由三級資質提升為國家園林綠化一級資質,這為華美綠在國內外園林市場跑馬圈地、大展拳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位于深圳灣的紅樹林生態公園,綠樹如茵,繁花似錦,是廣東省沿海紅樹林種植重點工程之一,也是魏美娥最為自豪的項目之一。在她看來,紅樹林科研項目的社會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價值,“真正的企業應該要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因此,為了解決紅樹科植物的淡水養植難題,華美綠不惜重金聘請專家,經過幾個月的技術攻堅,終于找到了解決方法,在深圳灣用紅樹林編織出了一道亮麗的彩帶。
目前,紅樹科植物淡水養植已獲得國家專利,成為華美綠眾多技術利劍中的重要一柄。2014年,華美綠更是入選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關愛員工,團隊穩定
作為副總經理,周粉莉已在華美綠工作近5年,她卻不敢稱自己為“老員工”:“華美綠有很多工作十幾年的員工,大家都愿意跟著魏總干,這是為什么?因為魏總有思想,愛學習,關愛下屬,華美綠就是我們的家!”
魏美娥給自己的定位是企業的“大家長”:“我和員工就是魚與水的關系,我一天都離不開他們。大方向我定,具體執行要靠他們,我現在很依賴員工。”
曾有一段時間,由于經濟環境所限,華美綠一度陷入低谷,資金周轉也受到了嚴峻考驗。但是,讓員工深感意外的是,那一年不僅獎金照發,甚至比往年還要多。他們后來得知,為了給員工發獎金,魏美娥賣掉了自己的住房。
魏美娥深知學習的重要性,“她就像一塊海綿汲取水分一樣瘋狂地學習。”周粉莉說。從1999年開始,魏美娥先后考取了農藝師資格和農林高工證,并完成了清華大學MBA課程和北京林業大學函授學習。就在采訪的當天,魏美娥還抽空去聽了一場關于資本運營的講座。
不僅如此,為了讓自己的員工在學習中不斷提高,魏美娥還自掏腰包送員工到各地培訓。“僅高管層的培訓費每年就花了幾十萬元。”周粉莉介紹說。談及原因,魏美娥解釋說:“年輕時吃過沒文化的虧,一份合同,別人看五分鐘就夠了,我要看五個小時。因此,不想讓他們重蹈覆轍。而且,對一個團隊而言,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不優秀,他早晚也會優秀起來。可是如果十個人中只有一個人優秀,他早晚會變得平庸!”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華美綠已經聚集了一批擁有工程、管理、經濟等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及管理人才。“他們就是我最大的寶藏。”魏美娥堅定地說。
深諳感恩,回報社會
如今,華美綠已經成長為一家集園林綠化施工、綠化養護、市政工程、造林工程、苗木供應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并多次獲得省級風景園林優良樣板工程金獎和國家級優秀園林工程獎。
“在深圳立足打拼了十幾年,如今取得了一些成績,最想為家鄉的發展出點力。”在采訪過程中,魏美娥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恩。目前,魏美娥已為家鄉捐建了幾所小學,并在梅州開設了“華美綠梅州分公司”,她希望可以在“扮美梅州、扮靚梅州”方面做點實實在在的工作。
采訪結束,魏美娥馬不停蹄地趕往位于廣州市白云區冒峰山的苗圃種植基地。此時,夜幕已然降臨,鮮有人知魏美娥幾天前扭傷的右腳已經紅腫不堪。一路走來,魏美娥就像一株倔強的小草,在不毛的石縫間叢生出驚人的奇跡。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株小草會成長為那高山之巔雄偉蒼勁、巍峨挺拔的參天松柏,“讓綠色遍布神州,把美麗裝滿世界!”